数字看变化中科院晒出2016傲娇成绩单,衍射光栅数据处理

——“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落成启用,大幅提升我国深空测控和射电天文能力,在未来15-20年内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千万核可扩展全球大气动力学全隐式模拟”获得戈登贝尔奖,实现了我国高性能计算应用在此奖项上零的突破。

——以高温铁基浆态床煤炭间接液化技术为核心,年产400万吨煤制油工程成功试车投产,这是全球单套规模最大的煤炭液化装置。

占全国的31%;这是继铁基高温超导和量子通信后我院5年内获得的第3项自然科学一等奖;“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获科技进步一等奖,获科学技术进步奖7项、技术发明奖3项,“中微子振荡新模式”获一等奖,2016年,

——煤基合成气直接转化制烯烃研究颠覆了90多年来煤化工一直沿袭的费托路线,被誉为“煤转化领域里程碑式的重大突破”。

——EAST成为世界首个实现稳态高约束模运行持续时间达到分钟量级的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观测黑洞,寻找地外生命,探求宇宙

——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在轨运行一年,成功发射实践十号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以及新一代北斗导航实验卫星。实践十号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哺乳动物胚胎的太空发育。量子卫星完成主要实验任务,使我国在量子通信应用方面迈出关键一大步,引领了国际量子通信应用技术的发展。

——研制出寒武纪深度神经网络处理器,与德国SAP公司联合研发了工业4.0互联制造解决方案,这两项成果与量子通信技术在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入选为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

中科院赵忠贤院士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全院共获国家自然科学奖13项,其中,曾庆存院士获国际气象界最高奖——国际气象组织奖;1项成果获专用项目类技术发明一等奖。是首位获引殊荣的亚洲科学家。中科院在自然指数中连续四年位列世界科研机构榜首。姚檀栋院士获2017年维加奖。

——平流层飞艇飞行试验圆满成功,驻空和动力飞行时间对照公开报道数据,均刷新了世界飞行纪录,使我国在该领域跨越了一大步。

投资企业中共有24家上市,带动社会企业新增收入3797亿元……16日的中国科学院2017年度工作会议新闻发布会公布一组数字,展示了中科院作为“科技国家队”在创新领域取得的成果。

——超强超短激光实验装置成功实现5.3拍瓦、24飞秒激光脉冲输出,是当前国际最高激光脉冲峰值功率。

——“探索一号”科考船在马里亚纳海沟开展了我国第一次综合性万米深渊科考活动。“海斗号”无人潜水器最大潜深达10767米,创造了我国无人潜水器最大下潜及作业深度纪录,使我国成为继美、日两国之后第三个拥有研制万米级无人潜水器能力的国家。

——研制成功大型高精度衍射光栅刻划系统和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中阶梯光栅,结束了我国高精度大尺寸光栅制造受制于人、光谱仪器行业“有器无心”的局面。

——在渤海粮仓科技工程示范中,研发了北方地区适水灌溉和多水源高效利用技术,可节约灌溉用水50%,在河北省30余个县进行了整县域推广。

新华网北京1月17日电(王莹)记者从16日下午召开的2017年度中国科学院工作会议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16年中科院产生一批重大科学成果,多位院士获科学界各项殊荣。同时,中科院通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使社会企业新增销售收入约3797亿元,利税472亿元;院所投资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850亿元,利润134亿元。

文章已创建 923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相关文章

开始在上面输入您的搜索词,然后按回车进行搜索。按ESC取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