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坪建筑公司地址经济日报多媒体数字报刊

从湖南省宁乡县一个山村里走出来的董志平,18岁就进了湖南沙坪建筑有限公司。“来的时候做钢筋工,我连图纸也看不懂,什么都不会做,只能做点体力活。因为技术不熟练,手指常被钢筋扎破。”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董志平说。

干一行就得爱一行,我深刻地体会到,我却当成生活的乐趣。可我告诉自己,董志平对这份工作倍感珍惜。于是,在土建施工中钢筋工起到了骨架作用。别人把这看成苦差事,熟悉了钢筋工这个岗位以后,“尽管辛苦,我下定决心要学好学精这门技术。

作为一名钢筋工,21年董志平只做了这一件事,21年他就做好了这一件事,他用认真、敬业、创新描绘出了精彩的人生。2010年,他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成为长沙市惟一的农民工全国劳模。

经过扎实的学习和实践锻炼,董志平开始对传统的钢筋制作方式进行改良,在竖向钢筋制作过程中,他创造性地采用了两层交错布置方法制作,仅此一项创新,一年就节约钢筋80吨以上,创造经济效益300多万元。

仲夏的长沙,酷暑难耐。当记者在沙坪建筑有限公司的工地上找到董志平时,他正娴熟地把一根根小钢丝绑在钢筋上。在钢筋工这个普通工作岗位上,董志平已干了21年,书写了“从农民工到技术能手再到全国劳动模范”的精彩人生。

干好钢筋工,会看图纸是关键的一步。然而,要看懂图纸上纵横交错的图形和密密麻麻的数字,这对高中毕业且从未学习过建筑知识的董志平来说,比干体力活还费劲。“那时候白天干活手上都起了血泡,晚上还要继续学习,解不出题的时候都急出汗来了。”面对图纸,勤奋学习,董志平始终咬牙坚持,“花更多的心思在学习上,见师傅就请教,有机会就学,别人一个小时能解决的问题,我花两个小时、三个小时也要弄懂,有时候整晚都不睡觉。”

说着,董志平从工具袋里掏出一本《国标03国标G101》,他告诉记者,这本《混凝土结构施工图》是他朝夕相处的教科书,他将其中的知识应用到施工现场的每一道工序。经过近7年的努力,从识图下料到对钢筋进行调直、连接、切断、成型、安装,相关的原理和操作技巧,他都熟稔于心。

细致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及出色的钢筋制作施工技能,让董志平很快脱颖而出。在公司的日志记载上,记者看到,凡董志平负责施工的项目,钢筋损耗量均在1%以下。“可别小看这1%,在施工项目动辄上千万元钢筋使用量中,这个1%可不是个小数目。”沙坪建筑有限公司行政总监陈剑波说。

文章已创建 776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相关文章

开始在上面输入您的搜索词,然后按回车进行搜索。按ESC取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