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碳中和”元年。在快递速度变得越来越快的同时,快递企业纷纷探索绿色低碳转型的新发展。这背后,离不开税务部门的支持。税务部门及时落实税惠政策,将减税红包转化成了实实在在的环保效应,并通过更精细化的纳税服务助力快递产业集群的绿色转型。
据了解,“丰BOX”项目自启动以来,顺丰已投入近4亿元用于研发和生产,税务部门及时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惠政策,使其将减税红包转化成了实实在在的环保效应,顺丰对“丰Box”进行升级,前不久推出‘碳中和’包装产品“π-Box”,可循环使用70次以上,整箱材料96%可回收。
12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商务部办公厅、国家邮政局办公室联合印发《关于组织开展可循环快递包装规模化应用试点的通知》,明确要求加快促进快递包装绿色转型。为助力辖区内的快递企业实现绿色转型,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青浦区税务局及时为其落实税惠政策,仅“三通一达”2020年就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金额5.9亿元。
据介绍,2020年,申通快递全网电子面单使用率99.55%,“瘦身胶带”使用率100%,RFID环保中转袋使用率100%,投放回收箱0.8万个,使用环保袋1.8亿次。“使用环保袋1.8亿次相当于减少使用一次性编织袋1.8亿次,减少不可降解垃圾1.8万吨。”申通快递物料管理部经理叶康告诉记者,“减少的不可降解编织袋可铺满近2.5万个标准足球场。”
国家邮政局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我国快递电子运单基本实现全覆盖,“瘦身胶带”封装比例达到95%,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率达到70.1%,循环中转袋使用率达到了91.5%,在营业场所设置了7.6万个包装废弃物回收装置。
根据相关要求,快递胶带从50mm变为39mm,快递包装盒克重越来越轻,以前的三联面单变成了现在的一联面单……绿色转型观念在这些快递包装变化上得到了体现。
谈及快递业,离不开快递企业扎堆落户的上海市青浦区。青浦区汇聚了“三通一达”等10家全国和区域快递总部,据统计,快递业率先成为青浦区首个千亿元产业集群。拥有快递业务经营许可的企业达235家。2019年。
“我平均每天收发件400多单,这几年的快递包装,从里到外都越来越‘绿’了。”谈起快递包装的变化,从业12年的申通快递公司快递小哥郑诗宏如数家珍。
李先生收到的是顺丰推出的“丰BOX”循环包装箱,采用无需封箱胶带的拉链设计,减少箱内填充物,具有防水、阻燃等特殊性能,每个箱子可实现50次以上的周转循环使用。
截至12月8日9时03分,国家邮政局快递大数据平台实时监测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已达1000亿件,快递年业务量首次突破千亿级别,已连续8年稳居世界第一,对全球市场增长贡献率超50%。
为减少碳排放,申通重组了绿色环保部门,并将其纳入物资采购中心,持续推进绿色包装、绿色运输和绿色分拨等的研发和引进。“近三年来,我们在低碳环保方面共投入9亿元,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金额2.2亿元。税惠支持特别给力。”申通快递税务管理部经理李忠会说。
近日,北京市的李先生收到一份没有胶带“缠身”的顺丰快件。“现在的快递包装越来越轻便美观了,前两年的快递总是‘五花大绑’地出现。”李先生笑着说。
绿色运输也是快递企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一环。2020年10月,国家通过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指出,2021年起,物流企业的配送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