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8月,刘德兵出生在潢川县双柳树镇秦棚村民组,13岁那年,父亲不幸患病去世,养家的重担就落到母亲一个人身上。16岁那年他读完初中,不忍母亲辛劳,刘德兵毅然决定外出打工。在建筑工地搬砖、推车做打杂小工。打工的同时,刘德兵苦学专业知识,取得了国家二级建造师资质。
1993年,刘德兵成立自己的施工队,对自己手下的农民工,刘德兵从来都是兄弟相称,从不拖欠工资。即便自己要帮业主承担农民工的工资,也不让他们去闹事。工人们对这个领导很服气,施工队的规模越来越大。
从当年在工地搬砖打杂的小工,到如今建筑公司的总经理,刘德兵完成了自己人生的三级跳。但是让人们最佩服的,是刘德兵诚实做人、诚信做事的品质。2008~2009年中国百杰企业家,信阳市五一劳动奖章、扶残助残爱心使者、“金秋光彩助学希望工程圆梦大学行动”爱心人士等,这些种类繁多的称号和奖励,都属于刘德兵。东方今报见习记者 李晨语
房子修好了,而刘德兵为此却支付了工人人工费、车费、材料费4000多元。现场勘察,刘德兵二话不说,用了几天的时间,立即组织技术人员,再也没有出现渗水的情况,制订方案。得到了业主的赞扬。6个工人带着材料去维修,
企业做大了,刘德兵没忘记家乡父老,不仅为家乡的交通、教育等公益慈善事业的捐款达40余万元,还在潢川设立了“诚达金扫帚奖”,每年都要自掏一大笔钱,表彰一批为潢川文明城市建设做出贡献的环卫工人,还为白血病儿童
2008年冬天,刘德兵承接了一项15栋项目施工任务。该工程的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共12层。承建单位明确提出必须要在春节前完成基础筏板钢筋绑扎和浇筑任务。
不仅在建筑质量上精益求精,服务方面也是刘德兵狠抓的重点。2002年,刘德兵与河南省建设集团合作,进行郑州“悉尼阳光”一期工程的施工,2003年工程验收合格并如期交付使用。
工人们想早点干完回家过年,为了赶工期,垫层收光有些毛糙。发包方和监理都觉得没有必要吹毛求疵,刘德兵到现场检查,发现了这个问题,非要重做不可。管理人员和工人都不理解刘德兵的做法,满腹牢骚与抱怨。“刘总是看着别人挑担子,自己当然不累。”
正是这样对工程的严格要求,使刘德兵的业务不断发展,市场不断扩张,荣誉纷至沓来。公司员工由最初的几十人,发展到现今的2000余人,年生产总值8000余万元,成为郑州市知名的劳务企业。
从2007年起,公司连续3年被郑州市建设委员会评为“先进施工企业”、“先进劳务企业”;被中国科学研究院评为“百佳诚信示范单位”。
为了保质保量地打造精品,刘德兵身体力行,和工人们一起,连加了一个星期的夜班。多花了钱买材料,剔凿、修补、做防水一样不能少。刘德兵安慰那些有牢骚的工人,“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工程质量来不得半点马虎。我们只有严守质量关,对业主和承建单位负责,才能使我们的企业真正立足下来。我们的目标是打造‘百年老店’。”
5年后,“悉尼阳光”一位业主屋顶出现了渗水,找到承建单位河南省建设集团。施工承包合同标明售后服务理应由该项目的专业防水公司负责,可防水公司以设计有问题和超出保修期为由推诿,不愿负责。无奈,河南建设集团只好找当时的土建施工队负责人刘德兵帮忙。
2006年,刘德兵觉得时机成熟,在原施工队的基础上成立了河南省诚达建筑劳务有限公司。“诚达”意在依靠诚信,使企业走向兴盛,走向辉煌。刘德兵对工程要求严苛,立志打造“百年民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