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食品产业进一步强化产管并重-保健品市场现状与发展

自2014年起,保健食品合格率不断提高。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公布的2021年度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情况统计显示,2021年,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共完成针对保健食品的食品安全监督抽检37228批次,保健食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9.58%。保健食品抽检合格率在全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特殊食品信息平台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8月,共有19474个注册类保健食品,平均每年批准约600个。其中,2021年批准注册的国产保健食品有274个,今年已批准注册的国产保健食品有121个。

截至2021年2月10日,我国保健食品备案数量达到1万多个。其中,2021年发放3088个备案凭证。截至2022年7月5日,今年已发放1483个备案凭证。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特殊食品司司长周石平表示,保健食品注册备案“双轨制”有序运行,逐步形成了原料目录管理、功能声称目录管理、注册备案管理等较为完备的监管制度体系。在改革推进过程中,要不断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在监管方式、方法手段上改革创新,持续发挥传统有效监管手段作用的同时,积极探索运用信用监管、智慧监管等手段,有效提升监管效能。

保健食品是我国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各级市场监管部门持续开展保健食品行业专项清理整治行动,坚决落实“四个最严”要求,保健食品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升,市场秩序明显改善。2014—2021年,我国保健食品抽检合格率从93%提升到99%以上。多年来,我国在保健食品的监管中积累了大量经验,通过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方法创新等手段,进一步促进保健食品产业加快实现从“发展中规范”向“规范中发展”转变。

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执行副会长厉梁秋表示,伴随着行业政策的红利,目前保健食品注册备案“双轨制”持续深化改革,新功能、新原料探讨逐步提上日程,保健食品需求呈现多元化增长趋势。

业内人士认为,从保健食品注册“单轨制”向注册备案“双轨制”的转变,有力提升市场准入监管效能的同时,也有效实现市场主体备案便利化,是“双轨制”改革的一大突破。

2019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制定并发布的《保健食品原料目录与保健功能目录管理办法》施行,为“双轨制”落地提供制度保障。此后,我国相关部门加快推进保健食品注册和备案“双轨制”运行,建立开放多元的保健食品目录管理制度,以原料目录和功能目录为抓手,进一步强化了产管并重、社会共治。

2016年实施的《保健食品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让保健食品注册和备案“双轨”并行。该办法将原来单一注册制调整为注册与备案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对使用原料已经列入保健食品原料目录的保健食品,以及首次进口的属于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保健食品实行备案管理。

目前,我国保健食品准入制度正在形成“注册审批是少数、备案是多数”的监管新格局。近年来,在我国32个食品生产许可类别中,疫情因素让消费者更加关注自身健康,成为保健食品市场发展的源头活水。直播、短视频等新模式也推动了保健食品产业快速发展。线上保健食品销售规模快速增长,中国保健协会保健咨询服务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王鹤松表示,尤其是政策层面实施的“双轨制”改革,但保健食品作为我国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保健食品市场规模较小,我国保健食品领域利好消息不断,在增强国民体质、减少医疗开支、拉动内需、扩大就业、增加税收、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相对于其他规模较大类别的食品行业而言,

文章已创建 776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相关文章

开始在上面输入您的搜索词,然后按回车进行搜索。按ESC取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