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社会办医院上等级上水平,对取得三级甲等和三级乙等资质的社会办医院一次性分别给予2000万、1000万奖励,取得二级甲等资质的社会办专科医院一次性给予500万元奖励。社会办医疗机构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纳入财政补助范围。年均对社会办医疗机构奖励补助约1.4亿元。
在促进社会办医方面,“十三五”期间,按照10000张病床的配置标准,为社会力量举办高水平医院预留建设项目用地。
一方面加快医疗卫生重大项目建设,推进三级医院均衡布局:“十三五”期间,将实施73个卫生重大项目建设,建成启用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市健宁医院、平湖医院、吉华医院、大鹏医院、新华医院、第二儿童医院、中医院光明院区等12家市属三级医院,其中有10家布局在原特区外区域。
医疗卫生是典型的供给侧改革。深圳如何建设卫生强市?卫生强市建设将给深圳的医疗卫生事业带来哪些变化?市民从中可享受到哪些福利?深圳市卫生计生委主任罗乐宣对此进行了详细解读。
鼓励社会力量举办社康中心,取消有关社康中心数量、选址距离等的限制,与政府举办的社康中心在政府购买服务、人才保障、预约转诊、医保协议管理等方面享受同等政策。
按照1480万人口计算,到2020年,全市新增病床2.5万张以上,常住人口千人床位数达到4.3张、千人医生数达到2.8名、万人全科医生数达到3.2名。新增执业医生1.2万名以上;
近日,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设卫生强市的实施意见》,以解决深圳当前在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导向,从增加医疗资源总量、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发展、提升社康中心服务能力、完善分级诊疗激励引导机制、创新医疗卫生服务模式、推动公共卫生服务优化升级和中医药传承创新等方面,提出了卫生强市建设的目标、路径和措施。
另一方面实施街道医院提质增效工程:2018年12月前,按照三级医院建设规划,完成沙井人民医院、松岗人民医院、横岗人民医院、布吉人民医院等10家街道医院的改建、扩建项目。
支持社会力量联合国际一流的医学机构,建设肿瘤科、神经科、心血管科、儿科、骨科等专科医院。
在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上:进一步放宽符合我市高层次人才认定标准的医疗卫生专家引进年龄限制。鼓励医疗机构制定实施儿科、精神科等紧缺医疗人才的激励政策。鼓励医疗卫生人才开办名医工作室、医生集团、护士集团,开展家庭医生服务、护理门诊服务。2016-2020年,每年引进临床实用型、紧缺医疗卫生人才1000名以上,招聘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1200名以上。
鼓励市外医疗企业集团来深发展医疗事业和生命健康产业,达到相关条件的,享受本市生命健康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总部经济、人才专项、研发中心等优惠政策。鼓励企业集团、商业保险机构联合国内外高水平医学机构,来深延展健康产业链,推进医、教、研、产联动发展,打造集“医疗+保险”、“医疗+健康管理”、“医疗+养老”、“医疗+设备融
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卫生强市;到2025年,国际化医疗中心初步建成,为市民提供更加专业化、国际化、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
在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衡的现有情况下,我市在规划上,医疗资源总体向原特区外倾斜。按照每一个区至少一家三级医院、每一个社区有一家社康中心规划发展医疗服务体系,到2020年可供应床位总量达到6.3万张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