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科技的技术纳米科技:中国科研成功的缩影

2017年8月29日—-本月28日和29日,在北京举办的2017年中国国际纳米科学技术会议上,施普林格·自然集团(Springer Nature)、中国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和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联合发布了《国之大器始于毫末——中国纳米科学与技术发展状况概览》中英文白皮书。白皮书回顾了中国纳米科研如何飞速发展成为当今的全球领导者,揭示了中国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并为如何进一步繁荣发展提出了建议。

1997年,全球共发表了约1.3万篇与纳米科学相关的论文。到2016年,已增至15.4万篇,复合年均增长率达14%,是各领域3.7%的平均复合年增长率的将近四倍。中国纳米科技论文产出则由1997年的820篇增至2016年的5.2万余篇,复合年均增长率高达24%。

白皮书认为,中国投入进行纳米科研有数十年时间,已成为当今世界纳米科学与技术进步的重要贡献者,部分基础研究居国际领先水平,中国纳米科技应用研究与成果转化也已初具规模。这些都与中国在纳米科技领域的持续投入密切相关。中国纳米科技研究正在向原创性突破转变,并更加关注纳米科技的产业化应用。

白皮书分别从原创论文数量、Nano数据库和专利产出这三个方面,将中国与世界其他主要纳米科研强国进行了对比,揭示了中国纳米科研的优势与发展特点。白皮书还通过业内专家访谈,探讨了中国纳米科学的发展前景和未来面临的挑战。

中国纳米科研的迅速崛起,得益于政府有力的资金支持。早在1990年,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部的前身),就已将纳米材料科学列入国家“攀登”项目,并予以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同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也资助了近千项小型的纳米科研项目。在2006年初中国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纳米科学被列为四项重点发展的基础研究领域之一,获得的资助也最多。此外,日益兴起的“海归潮”对中国纳米科学的发展也起到不小的推动作用。

我认为纳米科学是观察中国科研,与整个中国科研一样,并且,并分析其飞速发展原因的一个窗口。其贡献率是除美国以外其它国家的数倍之多,中国在2014年就已超过美国,因此,”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安诺杰(Arnout Jacobs)说。此外,质量也有明显提升。中国发展纳米科学和相关技术的经验值得其它国家及不同的科研领域加以深入了解和借鉴。“中国纳米科研起步于二十多年之前,复合年均增长率达22%,显示了中国纳米论文在数量增加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体现在质量上。中国纳米领域的高被引论文持续增加,同样也迈出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步伐,是全球的三倍多。这不仅仅是数量,

而且,中国对全球纳米科研的贡献一直呈稳步增长的态势。1997年,与纳米相关的SCI论文中只有6%涉及中国作者,到2010年,中国已与美国旗鼓相当。目前,中国贡献了全球超过三分之一的纳米科研论文,几乎是美国的两倍。

白皮书指出,在中国崛起为纳米科研

文章已创建 923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相关文章

开始在上面输入您的搜索词,然后按回车进行搜索。按ESC取消。

返回顶部